News

滤 相 — 张锦个展

艺术家 | Artist:张 锦 Zhag Jin

策展人 | Curator:和丽斌 He Libin

艺术总监 | Art Director:乔丽丹 Qiao Lidan   

 

开幕|Opening:2018.8.4  周六 15:00

展期|Duration:2018.8.4 – 8.18  (周二-周日 11:00-18:00)

 

云南昆明金鼎山北路15号,金鼎1919艺术园A区,苔画廊

Tai Project, A Zone, Jinding 1919, Jin Ding Shan BeiLu No.15, Kunming, China

Tel:0871 65385159  

公众号:taigallery 

www.tai-project.cn

映射与显形 ——张锦的绘画                  

 

2015年开始至今,张锦画了一批纸本作品,这些作品的画面大都只有一个独立形象,在大面积的白色的背景下,黝黑的形象从中浮现出来,这些形象扭结蜷曲着,如同从空荡缥缈的时空中浮现出来,他们没有明晰的面孔和表情,蜷曲的姿态更像是还在母体子宫中尚未完全成形的生物,一直在无目的的漂浮与生长中。

       

我一直相信绘画中的形象是创作者内心潜意识的投射,在与艺术家的几次交流后,我更确信了这一判断。张锦的画面形象包括人体和动物两类,而动物又包括马、大象、犀牛、鹿、兔子等,鹿是在张锦作品中频繁出现最多的形象。无独有偶,这些动物形象也是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里经常出现的,它们作为瑞兽的代表经常在建筑、服饰、日用品上出现,被赋予了吉祥平安等美好寓意。张锦曾经研究过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形象和形象背后的寓意也许对他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张锦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时,被赋予了更深的隐含的寓意,成为艺术家心灵境况的视觉表征。

         

 

作为当代人,张锦深知语言创造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因此他对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形象并不是直接的截取和挪用,而是经过了他自己的再取舍和再创造,他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已和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同时也不同于西方艺术史中出现过的动物形象,这些形象通过张锦的主观处理和改造,形成了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视觉符号。张锦的方法是把动物形象局部的夸张,通过各种弧形把局部结构扭动回转,形成盘旋变幻的气势,而背景大面积的留白处理则使画面朴素而空灵,更增添了形象的孤独感。

             

张锦对画面细节的处理方式亦颇为独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2016年参加“五三青年艺术节”的“疯狂涂绘——现场绘画大赛”现场创作的作品,他在不足1平方米的黑色卡纸上反复描绘海水波纹,两天现场绘画的时间他一直在描绘这一简单的形象,试图在最极简单纯的画面里提炼出最饱满深邃的情绪状态,他的这一独特的语言方式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在现场参赛的50多位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获大赛优秀奖。其实,他在自己工作室完成的作品更为耗时,每一幅作品往往耗时几周甚至数月,这些画面中的简单形象从白色或黑色的平面上慢慢凸显出来,没有剧烈的情绪起伏,简单平和,单纯饱满,吸引观者的目光在画面上持续地停留和回味。他的画面感觉和处理方式让我联想到照相术的显影方法,同样是在单纯的底板上慢慢显现出形象,不同的是照片是通过暗房和显影液来完成,而张锦则是通过笔与色在纸面上层层堆叠来完成,而就在这持续的时间的消耗中,张锦完成了对自己身、心、灵的清洗和梳理,让纷繁的思绪归于平静,而投射于画面上的,是最终形成的单纯洗练的形象和气韵,它是艺术家对于美的最为纯粹的注解,这,也许就是张锦的作品独特和耐人寻味的原因。

 

 

和丽斌

2018.7.24

关于艺术家

张锦

1992年生于云南保山

2015年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现居住工作于昆明

 

个展/双个展 

2018 “滤相”,苔画廊,昆明,中国

2106 “觀·見”房宇轩、张锦双个展, 美成空间(深圳),深圳中国

 

部分群展

2017 “ 11+1艺术大展” ,TCG诺地卡 ,昆明,中国

2017 “首届艺术大同 中国新艺术展”,中国雕塑博物馆,大同,中国

2015 “一面:纸上作品交流展”中日艺术家联展, 美成空间(深圳),深圳,中国

2016 “呓语的方式——90后青年艺术家四人展”, TCG诺地卡,昆明,中国 

2016 “疯狂凃绘—现场绘画大赛”,108 智库美术馆,昆明,中国

滤 相 — 张锦个展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