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g Rui Solo Exhibition
Wang Rui Solo Exhibition
Curator: Xue Tao
Duration: 2013.08.23–09.10
Reception:16-21:30pm, August 23, 2013
Open Hours: Mon-Sun 10am-22pm
Address: ContemporaryYunnan, A zone, Jin Ding 1919•Loft, North JinDingShan Lu No.15, Kunming, China
+86 871 65385159
@weibo.com/943gallery
前言Forward by Xue Tao
薛滔
西方的绘画方式如何融入到东方的美学系统中,创造出既具备当下的时代特征又不失本土文化传承的新艺术,是一百多年来众多中国艺术家都在探讨的话题。
在众多艺术家的探索中,要么是一种形式上的生搬硬套,用油画材料来画水墨画,用油的滴淌来制造出水墨的湿润效果,一种纯形式的模仿,这是最缺乏想象力的一种方法,然而很多人乐此不疲。要么就是纯理论式的推进,用油画的写实语言来表达东方意境,来画东方样式。无论什么方式都逃不出西方现代主义的窠臼,前者近于表现主义,后者近于超现实主义或者趋于平面装饰画。
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一个让人不会厌倦的问题。因为,至今没有人找出最佳答案,所以,这个问题还会在以后继续讨论下去。
在今天的云南,我们可以在王锐的绘画中继续讨论这个话题。王锐的画面让我获得一种清新的视觉,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来自于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而不是来自绘画方式。看王锐的画通常不会想到油画,尽管王锐是用油画颜料在油画布上完成的作品。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却首先是东方的,然后才是其它……
为何会这样,这源于王锐的农村生活经验。在来昆明上学之前,王锐一直生活在农村(重庆云阳县后叶乡),和中国的大多数农村一样,质朴是农村主要特征之一。他学习绘画的机缘很偶然。在高二的时候他堂哥带他去画室玩的经历,让他觉得有一件事情可以做了,于是拿上画笔。这样的经历多少让人觉得不够真诚,既无远大理想又无天才般的发现,一切都过于平淡无奇。就像他的画面一样,灰灰的,一点都波澜不惊。而正是这样,才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谦和、平淡、质朴。这从弟子规的教训“衣贵洁,不贵华”,以及道家的“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以及“菜根”哲学等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审美观中可以看出来。而这种审美观和人生哲学在文人画中的表现则是对水和墨(简单的黑白灰的丰富变化)的无比钟爱,以及对“梅兰竹菊”、“白菜萝卜”、“蔬菜水果”等题材的百画不厌。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则不但带有对家乡田园的向往更带有对国家民族的关爱。西方绘画中的风景画,把自然景观当作客观对象来描绘,而中国则把风景画叫做“山水画”。对于山水,中国人不仅仅把他当作客观自然对象来看待而是注入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大好河山”、“千里江山”、“还我山河”这些词语是中国人对国家民族的特有表达方式。王锐质朴的画面,大多数描绘的是他老家的场景,这些场景陪伴他的成长,几乎成为他童年和青少年记忆的全部。如果没有对家乡浓厚的感情,是无法画出这样一批作品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反复经历“革命”洗礼的地方,传统文化几近荡然无存,作为传统的内涵,很多时候是在农村的生活哲学和生存技能中一直延续着,王锐的农村经历正好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正在于此。
另外,在众多艺术家中,王锐并不算是饱学多闻的类型,他甚至没有想到文化传承的命题,他只是觉得这样画舒服,于是就这样画了。正是这样轻巧的举动,解决了一些过于使力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确实,在文化融合问题上,以往的艺术家由于用力太重而失败的例子太多。很多东西,需要的是生长,而不是创造。生长是不能太用力的,只能顺其自然。王锐的画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正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才会让我们感到轻松和熟悉。
花朵画廊在近期的展览中,不断遭遇文化选择与融合的问题。前一个展览《苏家喜个展》和这次的展览《王锐个展》都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诠释,不过他们都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着。自由的表达,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我们希望通过画廊的展览,能给大家一个开启思维和视野的契机,能够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给大家开启一扇思想的窗口,那就非常荣幸了。
2013年8月16日
Art 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