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苏家寿
《痕迹》——苏家寿
TRACE by Su Jiashou
策展人|Curator:薛滔 Xue Tao
开幕|Opening:2018.04.27周五 15:00-17:00
展期|Duration:2018.04.27 – 05.10(周二-周日 11:00-18:00)
云南昆明金鼎山北路15号,金鼎1919艺术园A区,苔画廊
Tai Project, A Zone, Jinding 1919, Jin Ding Shan BeiLu No.15, Kunming, China
Tel:0871 65385159
公众号:taigallery
绘画如果不是一种表达的话
文/薛滔
绘画如果不是一种表达的话,它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例如雕塑如果不是表达话,影像如果不是表达的话,装置如果不是表达的话。这样一来,问题会立即清楚起来。雕塑可能是一种制造,影像可能是一种记录,装置可能是一个观念,行为可能是一个现场等等,艺术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多元。制造同时也可能是观念,记录也可能同时就是现场或者立场,现场也可能就是观念或态度等等。甚至这所有的一切很可能只是一种材料……
枝条-2 The Branches No.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40x50cm 2018
沿着这个逻辑,可以继续深入的探讨下去,只要把相应的语境和尽可能多的数据罗列出来,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显然。但艺术问题如果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否真的还原了艺术真相?艺术与技术与哲学与科学的差别究竟怎样?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依赖于语境和数据的。那么谁来回答,用何种语法来回答,都会变得更加晦涩和难以确定。所以,身处这样的尴尬情景,无论对艺术作品进行怎样的描述,都可能是错误的。艺术应该回到艺术本身,它不存在于文字,甚至不存在于任何解读中。
纹身 Tattoo 40x5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4
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会显得更加客观和真实,另一方面却同时把问题推向相反的方向,比如是否就此把艺术放置于空空荡荡的虚无之中了呢?这是不是一个巧妙地回避问题的方式呢?
喜鹊 The Magpies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4x30cm 2013
当我开始这样思维的时候,实际上开启了更多进入艺术的通道,让我能够更接近艺术家及作品,例如目前的苏家寿。
在接近苏家寿及作品的时候,我在尝试放弃固有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因为之前的知识让我感到很乏力,有时甚至是绝望的。之前我总认为苏家寿的绘画在表达什么,苏家寿想要通过作品去创造什么,这一切的思考在面对他和作品时,我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几次接触以后,我始终无法接近他及他的作品,结局自然是彼此尴尬。这让我远离了作品,远离了生活,这是非常不艺术的。
灌木 The Shrubs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0x60cm 2018
对家寿的重新发现,有赖于思考方式的改变,当我放弃了一切可以收集的数据和线索,不再带有任何原有的成见去接触他和他的作品时,我发现苏家寿与其他艺术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苏家寿的作品并不是在实现什么,或者表达什么,而是在通过痕迹来寻找自己。绘画过程不是语言的表达或者观念的呈现,而是对自身存在感的寻找和证实。这种存在感的证实不仅仅是肉体层面的,灵性的部分似乎还更多一些。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创作主体被遗失了。通常我们所认知的艺术,总是艺术家与作品与观众的关系,无论作品要实现什么,无论艺术史的书写如何改变,古典、现代、后现代、当代,艺术的语境与方法材料如何变化,总有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三角关系存在,这个关系的组合方式在不同的语境里有着不同变化,重点和角度都各不相同,但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存在是长久的事实。哪怕主体从艺术家变成观众或者社会或者作品,但总是存在的。这种基本结构一直支持着艺术史的书写。而苏家寿的作品里,这个问题在慢慢消失。按苏家寿的论述,他在绘画的时候不注重图像不注重方法也不注重表现,而是想要通过绘画来寻找存在感。甚至都不能准确的说他在画画,他的画面仅仅只是一种寻找自我存在感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痕迹是为了来证实自己存在的,寻找存在感是他画画的主要诉求。也就是说他不知道画板对面拿着画笔的这个人是什么,他是否存在,如何的存在。他开始不确定什么是创作主体,以及这个主体需要绘画痕迹才能够得以证实。主体遗失了那么又哪来的客体,客体为何物。这种能所双亡的境界,观众又在何方?
胡人来唐-1 Hu Nationalities Visit Tang Dynasty No.1
纸本丙烯 Acrylic on Paper 11x8cm 2018
因对创作主体的遗失带来巨大虚无,是接近苏家寿作品的关键所在,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了解他的作品。
然后,是什么事情让他获得这样的体验?这种对自我存在的遗失是如何发生的?在作品中证实遗失和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问题,让我对苏家寿的作品产生了巨大好奇。在这好奇中,我似乎感觉到正在慢慢的接近他的作品。实际上,在对创作主体的遗失中,他的画已经不能称作作品了,只是一些痕迹,这些痕迹不是作品般的展现出来,而是一种证据般的存在。这是多么奇特和有趣的事,在苏家寿这里艺术创作犹如破案或者考古般的存在,这太有趣了。这时再用“艺术家”与“作品”这样的表述,就会显得多么的粗暴和鲁莽。
胡人来唐-4 Hu Nationalities Visit Tang Dynasty No.4
纸本丙烯 Acrylic on Paper 11x8cm
再然后呢,苏家寿的这一切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今天的艺术现实中,艺术已经很难给人以期待了,很多时候艺术已经变成了一门手艺,或者亮晶晶的活计。而苏家寿的经验至少让我觉得艺术是一件可以期待的事情,我很期待在苏家寿的艺术经验中看到他到底验证了什么,他从绘画中寻找到的存在感能够持续多久,这种存在感是否让他了知了更多关于自己或者关于生命的真实含义。这之间,才能让“艺术”又变得鲜活起来。
薛滔
2018年3月29日
关于艺术家
苏家寿
1982 出生于云南通海。
200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6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联展
2005 “遗失与重生”,云南民族博物馆598艺术空间,昆明,中国
2005 “云南首届风景双年展”,云南民族博物馆598艺术空间,昆明,中国
2005 “江湖第11回当代艺术展”,实域艺术空间 ,昆明,中国
2007 “形象的快感”,云南大学美术馆,昆明,中国
2007 “索夫林(Sovereign)杰出亚洲艺术奖入围展”,中环置地广场,香港,中国
2008 “心不在焉”三人展,少励画廊,香港,中国
2009 “往昔的中央学校的展望日”,少励画廊,香港,中国
2009 “毛旭辉唐志冈提名云南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云南民族博物馆598艺术空间,昆明,中国
2009 “Niubi 新兵”,少励画廊,香港,中国
2010 “改造历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青年新艺术邀请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巨人杯”2010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优秀奖)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视觉运动—空间与能量”,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
南京,中国
2010 “浪潮”当代艺术展,框余画廊,昆明,中国
2011 “有来有去”15位青年艺术家的架上生态,广州,中国
2011“阳光与时间” 成都蓝顶美术馆“生活方式”系列展之二,
成都,中国
2011“星河入境—-云南油画学会寻甸写生暨风景提名展”,
昆明,中国
2012 “合订本2011”,苔画廊 ,昆明,中国
2012 “5mg” , LZ艺术私享会,昆明,中国
2012 “2012青年艺术100”,阿拉里奥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2 “携手2012”云南油画学会第二届年展,五集成会堂,昆明,中国
2012 “现代之路”云南现当代油画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与此同时”,云南省博物馆,昆明,中国
2013 “合订本2012”,苔画廊 ,昆明,中国
2013 “大瑭(传家)中国新锐艺术年度大展 ”,文轩美术馆,
成都,中国
2013 “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西,中国
2014 “风景之上”,云南省博物馆,昆明,中国
2014 “天容海色 曲水流觞”, 静雅画廊,昆明,中国
2015 “中泰艺术交流展”,泰国皇家艺术学院,曼谷,泰国
2016 “南亚-东南亚油画艺术展 ”,云南省美术馆,昆明,中国
2017 “别象 ”,Our Gallery,香港,中国
2018 “人力驱动”,西山艾维美术馆,昆明,中国
苔画廊 Tai Project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 — 18:00(周一闭馆)
地址:云南昆明金鼎山北路15号,金鼎1919艺术园A区,苔画廊
Venue: Tai Project, A Zone, Jin Ding 1919 Loft, Jin Ding Bei Lu No.15, Kunming,China
Open Hours: Tue- Sun 11am – 18pm (Monday close)
www.tai-project.cn
www.943studio.cn
0871- 65385159
公众号Wechat: taigallery
Facebook: taiproject
Email:contemporaryyunnan@gmail.com
温馨提示:如需观展,可通过微信号 qiaodan123youcan 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