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Du Xi: Daydream

白日梦

文/杜溪

我谈我的介绍和画,就会谈到一些过去的经历,如今我这样自由艺术家就是一漂泊于北京和老家昆明两地江湖间的北漂候鸟。

杜溪 《赤色队长》布面油画51X41cm 2015
杜溪 《赤色队长》布面油画51X41cm 2015

我的儿时成长在一个部队大院的书香家庭,改革开放八十年代时爸妈常找一些与中国之外相关事物人文的书籍看并每每都与我这个小朋友讲述世界各地各种奇闻异事和他们的普世价值观。怀着将来一定要开开眼界的美好憧憬到了九十年代初,那个出国热的年代似乎所有志士侠客都要漂泊四海,妈妈的弟弟成为热极一时的中国旅美画家,懵懂中从小喜欢画赛车画机器人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画家。高中大学从美术专业附中到大学都一直在苦练技法基础中度过匆匆那些年,就好像武侠小说里少年需久居深山十年练剑一般。几张那时用尽全力雕琢的毕业创作留校和被外国人收藏,给了自己一份以画画养活自己的信心。二十多岁在老家昆明创库的当地艺术圈这个小江湖混迹两年,机缘巧合下到了美国学习发展。

杜溪 《飞越彩虹》布面油画180X70cm 2015
杜溪 《飞越彩虹》布面油画180X70cm 2015

从来憧憬关注美国的我,从书籍影像上熟知美国的大多数东西,因为认为他们是更先进的文明。但是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还是很难融入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国家,交流中发现,美国人眼中并不关注当时中国这个他们认为落后于自己的国家,就如同我们不会去关注非洲一个什么国家或非洲到哪种古老文明一样。那时周围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中国和台湾哪个大,如同我不去查资料就不知道坦桑尼亚大还是赞比亚大一样。甚至不知道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而我知道美国地图上每个州的位置。再说到成长经验环境对艺术语境的重要性,不是西方长大的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真的很难超越人家土生土长的感觉。不管是玩什么范儿的艺术,在同场辩论交锋时,中国长大的孩子和别人用他国母语辩论他国问题还是难以取得优势的。记不清从哪里听来一句:蓝色瞳孔对光与色油画味儿的感知上似乎比棕色瞳孔天生敏感,谁知道这玩笑话的真假。

杜溪 《穿越丛林》布面油画120X30cm 2015
杜溪 《穿越丛林》布面油画120X30cm 2015

或许还是生长环境的原因,我总放不下小时候看到武侠、三国、西游记,还有和外公下棋时听的那些戏曲桥段历史典故,那些段子原来常是我在朋友圈聊天瞎侃的谈资。如今再没有如说书般畅聊的时光,我的所有成长经验都和这里没有半毛的关系。美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完成了却也完成不了的心愿,而我对这个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外来人,我无法看到这里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影响什么。

在美国学习的那段时间,在舅舅的照顾下混于迹当时一批旅美画家圈里,成为经常参加他们活动的一个小孩儿。我看到一些老画家为了在物质上过上优越的生活,必须要画大多适合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生活的画。人生苦短一晃而过,很多画家在美国几十年过去,在作品的实践和思想的更迭上也没有什么改变,蹉跎中耗尽青春年华到头还是回到当初原点。与之相反,那是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预热的年代,想以手艺养活自己不愿听命于体制单位的画家们,已不再需要在西方市场才能养活自己。年轻奋发的海外志士纷纷开始关注着国内江湖的各种动向。更有许多当年没有出国发展的艺术家,在国内体制下,靠着奋起图强赌上今生的勇气和机智的擦边球技巧,取得难以想象的成绩和话语权。艺术当随时代,在艺术活力上寻求发展,应当回到那几年世界上发生最大最深刻变化的地方。

杜溪 《长风破浪》布面油画300x100cm 2015
杜溪 《长风破浪》布面油画300x100cm 2015

好山好水好无聊,中国真脏真乱真好玩!凭着调侃不羁的这句话我回国了。但是,放弃自己从小向往的“米国梦”返回江湖,这件事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树立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把自己的想法从劳动养活自己光荣上升高度到了艺术是自己如何认清自己的修行过程上来。我发现,原来最能感动自己的,是我从小到大成长中,那些没有刻意关注却不经意间伴随自己成长的很单纯的东西,我们这些老外眼中的东方人,骨子里面与生俱来的气质,是从多少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演义中,让我们理解的为人处世、爱恨情仇、谋断策略、胆识才智、道德恩义这些词汇组成的。与我成长的这个东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美学、哲学、禅学一切一切对年轻回国的我来说,真是亲切又新鲜,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像新大陆一样散发神秘魅力,吸引我去探索。我发现的这种可贵的、与我有关的、与周围其他人也有关的东方精神将是我创作的元素和主题。

每一个艺术家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艺术是自己对自己到探索,画面是作品和观者的对谈,我希望和观者的交流如同我和朋友谈话一般,我想围绕着和自己成长有关的经验开始谈话。当然,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东方元素话题感兴趣的年轻人来说,我也不喜欢像个假夫子一样沉着严肃、老气横秋、摇头论道。而希望用一种轻松开明、诙谐有趣、阳光明朗的方式,以我的年龄和如今时代相符合的自然状态呈现,作品中有些道具元素、构图方式、色彩运用,都稍微借鉴一些古法,是符号,是仪式,是象征,是暗喻。我开始用中国戏剧的形象元素画那些肝肠寸断、快意恩仇的故事桥段,用油画的材料在每一尺的画布上搭建自己的小剧场。

也许是我这样年轻人,成长时对自己每个阶段的不满足。又或许是近年来艺术界、文化圈以至于整个社会,对中国民族元素和传统文化的追求复兴的原因。在几年后,在绘画题材上,我认为可爱逗趣的造型描绘戏曲演义、神话传说的方式,开始让我越来越不满足。我不希望自己的目光和探索停留在听场台戏、提笼逗鸟、赏石对诗的情景中。我想对运用典故谈古论今的方式发展进步。我的脉络梳理,到了为何传统文化的各种有意思的精髓,在今天的当下会被缺失,而需要复兴的这个关键节点上。当然,是因为过去古代我们认为我们是文化上的强者力量上的强国,但是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强者观念被颠覆,西方舶来文化进入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深刻变革到大时代背景下,对国人固有文化的强烈冲击,整个东方文化背景相类似的各国,都面临着自己传统文化是不是被更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取代。我所说的东方精神,如何面对西方文明的征服。各国以不同方式面对了这场挑战。中国近代这几十年就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见招拆招。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有驱逐鞑虏天下为公的革命党,有以西学反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杜溪 《钢铁行动》布面油画180X70cm 2015
杜溪 《钢铁行动》布面油画180X70cm 2015

似乎,我现在个人兴趣的研究点,在现在这个时期停留在了这个节点上,故而近期绘画作品也一时由这个兴趣点发展而来。在我的充满东方元素和时代背景的幻想作品中,我调皮的做出了一个虚拟的假设:在那个关键节点上的各路才俊,用足够的智慧,找到了一个兼顾传统文化东方精神和强国之梦出路。在和我们现实宇宙外另一个空间,存在一个如同18世纪英国诗人科立芝诗篇中,赞美东方仙境国度 “仙那度”那样,在平行宇宙中另一个美好的东方文明古国。那里西方工业文明和东方精神很好结合,这个乌托邦是怎样一个强国崛起的风貌呢?或许它也存在它那个平行宇宙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镜子一样的画布面对他们,又或许能对我们现实当下这个世界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灵光一现?

我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通过我精心绘制的作品,让观者相隔作品解读后反馈给我,这样的聊天方式。和有同一话题语境的观者一起进行一场如同白日梦一般的畅谈。如今,我这样年轻艺术工作者对很多事物的想法还在不断变化中,如同我写的文字感想每一篇每一个阶段观点都在思考中完全不同。很多是我还未完善成熟和片面个人看法,希望和朋友们互相学习探讨,如果长辈看到请多多指点迷津。我的画也会继续随着阅历和思想的变化不断更新中,希望继续努力在后面的人生旅程中能在绘画上探索到更多的出路。

2014.7.8.夜 北京

poster

Empty Dream of Utopia

Du Xi Solo Exhibition 

Curator:He Libin

OPENING:2015.07.11 Sat 15:00

Duration:2015.07.11-07.30

Tai Project, A Zone, Jin Ding 1919 Loft, Jin Ding Bei Lu No.15, Kunming, China

Tel:+871 65385159

wechat: taigallery

www.tai-project.cn

www.943studio.cn